荷蘭畫家中,對窗的崇敬和執著,Rembrandt
還不及Vermeer。
![]() |
Woman with a Pearl Necklace, c.1662-166 |
Vermeer 一生所畫不多,存世的只有三十二幅。我沒有做過統計,但起碼有一半是以窗子作為構圖元素、光線的來源。對
Vermeer 來說,窗子是通往文明,探索世界的一度大門。啟蒙運動於他死後一世紀才出現。
![]() |
The Astronomer, 1668 |
最值得注意的是,Vermeer
寫的不是甚麼帝王將相、歷史大事,而只是一些俗世生活。他要捕捉的,就是俗世生活的幸福感。Milk maid 在柔和的晨光下專注地準備早餐,已值得畫家專注地描繪,因為她正享受著神的祝福。Vermeer 作為職業畫家,作品多是受聘而作,這亦可以反映當時荷蘭文化的品味。
![]() |
The Mil Maid, 1660 |
Vermeer生活於 “The Dutch Golden Age”
的17世紀,荷蘭稱霸歐洲,創發了 corporate finance ,富甲天下。正如歷史學家 Simon Schama 指出,此時荷蘭富人對自己的財富要如何有品味地炫燿,常感到頭痛。Vermeer 的畫作經常出現一些很 exotic 的 collectibles,應是當時荷蘭人的炫燿性”
消費” 。
![]() |
The Art of Painting, c. 1662- 1668 |
Vermeer 少作大畫,多是20 至30 多英寸,最大的只有
60 x 50 多;畫家高妙之處,就是在細少的畫布上,畫上如許多的細節,而且極具真實感,除了是技巧的 show-off,我想畫家是要觀者非常專注。這還不止,Vermeer 還要讓他的細節層層出現,給觀者綿綿不絕的驚訝。
![]() | |
The Concert, c. 1665-1666 |
看 Vermeer 的畫,我們會明白為何一個小國荷蘭曾一度海上稱王, 那是他們的求知慾,他們在〝光〞底下的謙卑和 躍動。
![]() |
The Geographer, c.1668-1669 |
而歷史上的中國,鮮有向外擴張、侵略
(當然,我們總不能說成吉思汗是中國文化的代表) 。這使我懷疑,這跟我們祖先的窗子設計有關。我們中國古代的窗子設計,像個畫框,將窗外的風景看作成一幅畫,住在屋子的人把視線往外投,感覺上〝擁有〞窗外的風景--所謂” 借景”-而不是與窗外的世界 聯系。窗外世界只是一個〝景〞而已,精神上已飽足,何必真的握在手裡
(這種精神的最高代表,竟然有個英文名字,阿Q) 。
回說 Vermeer,
他為現代人熟知的畫卻跟窗子無關。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之所以知名,當必是同名電影的功勞 (電影中Colin Firth扮演 Vermeer,
Scarlett Johansson是那畫中主角) 。
![]() | |||
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, c. 1665- 1667 |
我不認為這是 Vermeer最好作品,但其在 Portraiture的固有規範,卻創造性起提供了一個
option -- 原來人是可以多角度看的。
試想,那已是300多年前的創舉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